熱重分析(TGA):評估加氫石油樹脂熱分解溫度的實驗室實踐
一、實驗原理與目的
熱重分析(TGA)通過在程序控溫環境中測量樣品質量隨溫度的變化,揭示物質的熱穩定性、分解過程及成分組成。對于加氫石油樹脂,其熱分解溫度是衡量材料耐熱性的關鍵指標 —— 當溫度升高至分子鏈斷裂或官能團分解時,樣品質量會顯著下降,通過 TGA 曲線可精準定位這一臨界溫度,為樹脂在高溫加工(如熱熔膠、涂料制備)或耐候性應用中的選型提供數據支撐。
二、實驗前準備:儀器與樣品處理
儀器與耗材
TGA 儀器:配備溫控系統(室溫~1000℃)、高精度天平(精度 10⁻⁵g)及惰性氣體(氮氣或氬氣,純度≥99.99%)供應裝置,確保測試環境無氧化干擾。
樣品容器:氧化鋁或鉑金坩堝(耐溫性好,避免與樣品反應),使用前需在高溫(如 800℃)下灼燒 30 分鐘去除雜質。
樣品制備
加氫石油樹脂需研磨成均勻細粉(粒徑 < 100μm),避免顆粒過大導致內部傳熱不均;稱取 5~10mg 樣品(精確至 0.1mg),平鋪于坩堝底部,確保受熱面積均勻。
空白實驗:同步進行空坩堝測試,用于扣除儀器基線漂移和背景噪聲。
三、實驗流程:參數設置與操作步驟
測試參數設計
溫度范圍:從室溫開始,以 10℃/min 的升溫速率升至 600℃(覆蓋加氫石油樹脂可能的分解區間)。
氣體氛圍:全程通入氮氣(流量 50~100mL/min),抑制樹脂氧化分解,確保熱分解僅由溫度驅動。
數據采集:每秒記錄一次質量變化,分辨率需達到 0.01% 樣品質量。
操作步驟
將坩堝放入 TGA 儀器樣品倉,密封后先以 10℃/min 升溫至 100℃并保持 10 分鐘,除去樣品表面吸附的水分或低沸點雜質,避免干擾后續分解信號。
待基線穩定后,按設定參數開始程序升溫,實時記錄熱重(TG)曲線和微商熱重(DTG)曲線 ——TG 曲線反映質量隨溫度的累積變化,DTG 曲線(質量變化速率)則用于定位分解速率很快的溫度點。
四、數據解讀:熱分解溫度的確定方法
TG 曲線分析
加氫石油樹脂的 TG 曲線通常呈現 “平臺 - 陡降” 特征:
初始平臺期(室溫~200℃):質量基本不變,對應樹脂中殘留溶劑或小分子助劑的揮發(若有)。
分解起始點(T₁):當溫度升高至分子鏈開始斷裂時,質量開始顯著下降,一般定義為質量損失 5% 時的溫度(國際標準 ISO 11358 中常用方法)。
分解溫度上限值(Tmax):通過 DTG 曲線的峰值確定,此時樹脂分子鏈大規模斷裂,質量損失速率很快。
典型案例參考
氫化 C₉石油樹脂的熱分解起始溫度(T₁)通常在 280~320℃,Tmax 約為 350~380℃;而氫化 C₅石油樹脂因分子鏈更短、支鏈更少,T₁可能提前至 250~270℃,Tmax 為 320~350℃。若樹脂中含有抗氧劑等添加劑,T₁可能延后 50~80℃(如添加受阻酚類抗氧劑時)。
五、影響因素與實驗注意事項
關鍵影響因素
升溫速率:速率越快,熱滯后效應越明顯,T₁和 Tmax 會向高溫偏移(如速率從 10℃/min 增至 20℃/min 時,Tmax 可能升高 10~20℃),因此需嚴格控制升溫速率并保持實驗重復性。
樣品量與堆積密度:樣品量過多會導致內部傳熱不均,分解溫度測量值偏低;堆積過密則可能因局部缺氧影響分解機理,建議樣品厚度 < 1mm。
注意事項
實驗結束后,需待樣品倉冷卻至室溫再取出坩堝,避免高溫下空氣倒吸導致殘留樹脂氧化;
若需對比不同批次加氫石油樹脂的熱穩定性,需同步測試樣品的軟化點(如環球法)和分子量分布(GPC),因分子鏈完整性和交聯度直接影響熱分解行為。
六、拓展應用與實驗價值
通過 TGA 數據可進一步計算熱分解動力學參數(如活化能 Ea,采用 Coats-Redfern 法),揭示加氫石油樹脂在高溫加工中的降解機理。例如,當 Ea>150kJ/mol 時,樹脂在擠出成型(溫度≤220℃)中具有良好的熱穩定性;若 Ea<100kJ/mol,則需添加熱穩定劑(如有機錫類)以抑制加工過程中的熱氧老化。這一實驗為樹脂在高溫場景(如道路標線涂料、電子封裝材料)的應用提供了量化依據。
本文來源:河南向榮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http://m.cheng114.com/